火针疗法
主编:林国华 李丽霞
出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54552
定价:39.00元
规格:958*650mm 1/16
印张:22
字数:301千字
版次:2012年9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页数:337
中国传统特色疗法丛书:总主编:常小荣 伦新
本丛书共分19册,包括:
腕踝针疗法_主编:兰蕾 张国山
水针疗法_主编:艾坤
头针疗法_主编:刘未艾 章薇
皮肤针疗法_主编:彭亮
体针疗法_主编:岳增辉
刮痧疗法_主编:杨舟 何亚敏
火针疗法_主编:林国华 李丽霞
挑针疗法_主编:米建苹
埋线疗法_主编:岳增辉
蜂刺疗法_主编:李万瑶
微针疗法_主编:张全明 荣莉
刺血疗法_主编:伦新 陈肖云
耳针疗法_主编:岳增辉 李铁浪
电针疗法_主编:林海波
拔罐疗法_主编:谢华、黄洁
艾灸疗法_主编:刘密
壮医点灸疗法_主编:朱英、陈日兰
子午流注针法_主编:谭静
穴位贴敷疗法_主编:刘磊 荣利 伦新
每册书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系统介绍各种疗法的历史源流,作用机制、疗法特点、应用范围、治疗部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防治等;第二部分为临床应用,均以临床的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科等科分类,每论一方一法即治一病,按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按语等逐项叙述,均采用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体裁,条目井然,明晰易懂,易学易做,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适合于中医临床各科医生、基层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样师生、中医药爱好者及城乡广大群众阅读。本套丛书所述疗法,有承袭先贤之经验,也有作者长期临证之自得,融古今疗法与现代保健知识于一体,用之得当,效如桴鼓。
本丛书以“普及医疗,方便患者”为宗旨,力图从简、便、廉、验四个方面,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内容,向读者展现中医药简便疗法的特色。所谓“简”,即方法简而易,易操作,易掌握;所谓“便”,即取法方便,患者乐于接受;所谓“廉”,即治疗价格较低,患者可以接受;所谓“验”,即用药取法均符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和医疗保健的基本原理,组方合理,药量准确,方法可靠,疗效明显。
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在各科疾病展现其神奇疗法和魅力
火针是《黄帝内经》中“九针”之一,火针疗法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学的重要部分。“火”
是火针疗法鲜明的独特性,火针直接快速的将“热”送达治疗部位,起到“温”、“通”、“补”、“消”等的作用,对一些疾病的疗效是其他的疗法无法达到的。也是因为“火”,火针施术时要求“红”、“狠”、“稳”、“准”,及指较其他疗法,火针的操作有烧针要红、心要狠、操作要稳,刺入要准的特点。所以要想火针应用自如,在患者身上使用前必须勤加练习,熟而生巧。因为“火”,火针操作的前后及过程中均应注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所选的治疗部位皮肤肌肉的厚薄应了然于心,对操作时需要刺入的深度应能控制自如。
火针疗法的发展与其他疗法一样,经历了初始、发展、成熟等过程。早在先秦时期就奠定了火针疗法的理论和临床基础,金元明时期是火针疗法的成熟阶段,当时已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用于内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种专科疾病的治疗,并且有大量的医案记载,火针疗法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到了国外。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努力,火针疗法的临床与机制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火针以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以及内科等疾病的治疗中,适应证达80余种。现代研究认为火针疗法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镇痛、调节内分泌-免疫、调节代谢、影响外周血象的作用。
本书分为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上篇基础知识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火针的源流、作用、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事项、火针部位、火针常用方法及意外的防治等内容;下篇临床应用为火针疗法的治疗各论,分别介绍火针在内科、骨科、外科、皮肤科、妇儿科、男科、五官科等各科病证中的应用,基本上概括了目前常见的火针适应证。本书的编写体例以中医病名为纲目,对于一些疾病火针疗效显著,但属于西医病名者,则以“附”的形式列在相关中医病证的后面,对于如癌症疼痛、甲状腺功能减退、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现代病名则作为一个病单独论述 。验案示例部分,医案后附有引用文献的,是文献报道的全国各级针灸医生的验案;医案后未附有引用文献的,均是本书主编在临床中的验案。本书力求反映火针疗法的当代水平,体现我们临床使用火针的实际情况,将各种疾病火针治疗的真正疗效呈现给读者。
火针治疗许多疾病均有其独特的、有时是出乎意料的临床疗效,临床使用广泛。
目录 上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火针部位
第三章 火针常用方法
第四章 火针意外的防治
下篇 临床应用
第一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中风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不寐
第五节 郁证
第六节 面瘫
第七节 面痛
第八节 枕大神经痛
第九节 咳嗽
第十节 哮喘
第十一节 胃痛
第十二节 腹痛
第十三节 胁痛
第十四节 泄泻
第十五节 痿证
第十六节 痹证
第十七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
第十八节 急性肾绞痛
第十九节 癌症疼痛
第二章 骨伤科疾病
第一节 落枕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漏肩风
第四节 肘劳
第五节 腕管综合征
第六节 腰痛
第七节 跟痛症
第八节 筋伤
第九节 颞下颌关节 功能紊乱综合征
第十节 退行性骨关节 病
第十一节 腱鞘囊肿
第三章 外科疾病
第一节 瘰疬
第二节 瘿气
第三节 乳痈
第四节 乳癖
第五节 乳核
第六节 痔
第七节 脱疽
第八节 筋瘤
第九节 臁疮
第十节 褥疮
第十一节 鸡眼
第十二节 丹毒
第十三节 痄腮
第四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一节 痈
第二节 蛇串疮
第三节 热疮
第四节 疣
第五节 白疙
第六节 冻疮
第七节 虫咬皮炎
第八节 湿疮
第九节 风瘙痒
第十节 牛皮癣
第十一节 粉刺
第十二节 酒渣鼻
第十三节 油风
第十四节 白驳风
第十五节 黧黑斑
第十六节 粉瘤
第五章 妇科疾病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月经不调
第三节 闭经
第四节 绝经前后诸证
第五节 带下病
第六节 不孕症
第七节 癜瘕
第八节 外阴白色病变
第六章 男科疾病
第一节 阳痿
第二节 遗精
第三节 早泄
第四节 不育症
第七章 儿科疾病
第一节 小儿咳嗽
第二节 哮喘
第三节 积滞
第四节 疳证
第五节 腹痛
第六节 小儿遗尿
第七节 五迟五软
第八章 五官科疾病
第一节 暴风客热
第二节 针眼
第三节 流泪症
第四节 风牵偏视
第五节 耳鸣耳聋
第六节 鼻炎
第七节 鼻窦炎
第八节 乳蛾
第九节 慢性咽炎
第十节 牙痛
第十一节 口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