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新闻资讯 器械模型 书籍音像 技术培训 名家名作 精品推荐 资料下载 公司简介 联系方式
关键字查询:

  商品名称:康祝拔罐器6罐装|6头枪式真空拔罐器

康祝拔罐器6罐装|6头枪式真空拔罐器
  • 康祝拔罐器6罐装|6头枪式真空拔罐器
价 格: 40
规 格:
类 型: 医疗保健器械
点击查看汇款方式
分享到: 更多
  商品介绍:
6头枪式真空拔罐器

经济、耐用,适合中低端消费者

康祝拔罐器,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融为一体的新型治疗、保健佳品,本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深受客户欢迎。

中国传统拔罐疗法,历史悠久,广为流传,俗称“中医拔罐”。康祝拔罐器摒弃了古老拔罐疗法的操作不便、容易烫伤、不安全、施治部位受限和适用范围小等弊端,改传统点火排气为真空抽气,使治疗罐具吸附于体表穴位,形成局部瘀血,促使人体经络畅通,祛风除湿、驱寒拔毒,祛病健身。

 

产品结构

拔罐器由真空罐、真空枪、连接器组成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

使用方法

1、根据病情选好穴位,(参考病症取穴),选穴说明如下;

(1)阿是穴即最明显痛点(在治疗参考取穴图中未标示)。

(2)治疗参考取穴图中所标示的穴位,位于人体躯干前后正中线(见图2中的任、督二脉)上的穴位为单一穴位;其它穴位均为对称排列的两个穴位(图2中只标示了一侧),在治疗中均应取双侧穴位;

(3)取穴时,可根据治疗参考取穴中所列穴位分成两组,每天一组轮换使用。

2、选取适当真空罐及舒适的体位,一般可分为俯卧、仰卧、侧卧及各种坐姿位等。

3、将选好的真空罐顶部活塞向上提一下,以保证通气。

4、将真空枪口中轻轻套住真空罐顶部活塞后,垂直快速的拉拉杆数次,至罐内皮肤隆起,吸拔力度以使用者未感不适为好。

5、在使用者自己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部、腰部)可使用连接器。

连接器安装方法:先将连接器一端的连接柄连接备用前嘴的大孔,再将另一端连接杆小头连接真空枪口,使之成为一体,然后将前嘴与真空罐顶部活塞套在一起,再将真空罐放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操作时,按本方法第4条要求将真空罐吸附于体表。

6、真空罐吸附于体表之后,将真空枪口左右轻轻旋动向后退下,轻按一下真空罐上的活塞,以防漏气。

7、拔罐方法可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留罐法:即将真空罐拔于皮肤后停留10分钟左右,儿童3分钟左右,皮肤细嫩者,可根据人体耐受度为限。待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时起罐,若罐大而吸拔力较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病重,病灶深及疼痛重者拔罐时间可稍长,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留短;肌肉较厚处时间可以稍长,肌肉较薄处时间宜短;冬天拔罐时间可稍长,夏天宜短。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疾病均可采用。

(20走罐法:亦称推罐、行罐。即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将罐按住,然后沿着经脉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拉真空罐,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可起到拔罐与刮痧的双重作用。适应于面积较大,皮肤平滑。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背脊、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即将真空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吸拔起下,起下吸拔,直至皮肤潮红。本法一般多用于不太平和,容易掉罐的部位。以及颜面等不宜留瘀斑的部位。

8、治疗结束时,提一下真空罐尾部的活塞放气即可起罐。

9、疗程:儿童五天,成人七天为一疗程。间隔三日,继续下一疗程。

 

保养和维修

1、真空罐应避免挤压和划伤,并保持整体清洁。

2、使用后,一般可用医用棉蘸消毒液或酒精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温处理等。

3、真空枪可自行拆缷,并应经常对枪筒内的污垢进行清理,擦净后在胶碗周围涂放少许润滑油。

4、真空枪抽气量不足时,可更换胶碗,安装后继续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1、  拔罐时,一般应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皮肤平滑、没有毛发的部位,根据所需拔罐部位,选取不同规格的真空罐,如确实需要在关节部位或毛发部位拔罐时,可用胶泥或胶圈垫在罐口上,以防漏气,也可选用异形罐;若皮肤干燥,可先将皮肤湿润后再拔罐。

2、  患者在初次治疗时,应先选用小罐,并少用罐,轻刺激。

3、  真空罐拔上后最好不要移动体位,在使用多罐疗法时,罐与罐之间应保留一定距离,不宜排列过近。

4、下列情况不宜拔罐:

(1)有血友病、白血病、恶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性疾病,绝对禁止拔罐;

(2)皮肤的溃疡部位、水肿部位及皮肤过敏者不宜拔罐;

(3)大血管、心搏动处及淋巴结聚集区(主要包括:颌下、颈侧、锁骨上窝、腋下及腹股沟等处)不宜拔罐。

(4)局部皮肤肿瘤、外伤骨折部位、静脉曲张部位;瘢痕处、瘰疠处(淋巴结核)和血管浅显处不宜拔罐;

(5)五官及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6)孕妇、妇女月经期、活动性肺结核、神经错乱、精神失常、躁动不安者及肌肉痉挛抽搐者不宜拔罐;

(7)血压过高、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者不宜拔罐;

(8)三岁以下儿童慎用;

(9)醉酒、过饥、过饱、过劳、过渴、剧烈运动后、身体极度消耗、恶病质患者及皮肤无弹力者不宜拔罐。

5、患有高热、昏迷、抽搐等急症或危重病人,应先明确诊断病情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6、起罐后,若有局部潮红、瘙痒,不可以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自行消散。

7、拔罐后,若局部皮肤有水泡、水珠、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须防止擦破,待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8、由于精神紧张、饥饿、体位不当或拔罐吸力过大时,患者若这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脉沉细,甚则神志昏迷,唇甲表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等现象时,此为晕罐,应立即起罐,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后如仍不缓解,可考虑配合其它治疗方法或采用急救措施。

9、拔上罐后,须询问病人感觉,如拔罐处有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或舒适等感觉,都属正常反应。如拔罐处有过紧,灼痛或难受的感觉时,可能吸拔力过大或此处不适宜拔罐,应起罐重拔,或改变罐位置,或改用小罐。

10、拔罐、起罐时应注意保证室内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

 

拔罐原理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向,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若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就会产生各种病变。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负压吸引作用,在脏腑经络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衰弱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提高其功能。

正气加强驱除病邪之力,从而使经络气血恢复正常,疾病得以祛除。临床常用的循经取穴法、走罐法及刺络拔罐法等。均有明显的上述功能。

拔罐治病即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而形成的一套独立的治疗手段。通过罐体边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内伤发热;既可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内科疾病,又可用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

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拔罐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如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使过高的白细胞数降低,使过低的白细胞数增加;当心动过速时使心率减慢,当心动过缓时使心率加快等等。而且拔罐的双向调节作用与疾病的好转是一致的。

总之,拔罐疗法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说以及中药理论等辨证施治,配合应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调和阴阳,清热解毒,祛除寒湿等目的。

 

拔罐疗法治疗病症:

内科疾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阳萎等

外科疾病病症: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落枕、颈肩乡级组织炎、网球肘等

妇科疾病:痛经、带下病、慢性盆腔炎、产后少乳、更年期综合症等

五官科疾病:急性扁桃体炎、牙痛、惭性鼻炎等

皮肤科疾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

儿科疾病:消化不良、小儿腹泻、遗尿症等

  相关商品:


百川同欣器械网 京ICP备10031392号-1 版权所有 北京百川同欣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创新路4号 邮编:102200 电话:010-69722694 13501344828